多介質過濾器在反洗過程中如何避免濾料結塊?-杭州鑫凱
2025-07-31 點擊量:
多介質過濾器反洗過程中,濾料結塊(板結)會導致反洗不徹底、過濾效率下降,甚至縮短設備壽命。避免濾料結塊需從反洗參數控制、操作方式優化及日常維護等多方面入手,具體措施如下:
-
控制反洗強度與膨脹率,避免濾料 “壓實”
-
反洗時需保證濾料層有足夠的膨脹空間(膨脹率 50%-80%),通過水流沖擊使濾料顆粒相互摩擦、碰撞,打破結塊的初始結構。
-
若反洗強度不足(如石英砂濾料反洗強度低于 10 L/(m2?s)),濾料層膨脹不夠,雜質會在濾料間隙沉積并逐漸硬結;若強度過大導致濾料流失,需及時補充濾料,避免濾層高度不足引發局部壓實。
-
延長反洗時間或增加反洗頻次,針對輕度結塊
-
當發現濾料有輕微結塊跡象(如反洗排水渾濁時間延長、進出口壓差上升加快),可適當延長反洗時間(從常規 5-10 分鐘增至 10-15 分鐘),或縮短反洗周期(如從壓差 0.1MPa 觸發改為 0.08MPa),利用更頻繁的水流沖擊預防結塊加劇。
對于易結塊的濾料(如細石英砂、長期處理高濁度 / 高有機物原水的濾料),單純水反洗可能無法徹底松動結塊,建議采用氣水聯合反洗:
-
氣洗階段:先通入壓縮空氣(氣洗強度 10-15 L/(m2?s)),時間 3-5 分鐘。空氣氣泡在濾料層中上升時產生劇烈擾動,可有效沖破濾料表面的黏性結塊(尤其適合有機物、微生物滋生形成的軟結塊)。
-
氣水混合反洗:在氣洗后,同時通入空氣和反洗水(水強度 5-8 L/(m2?s),氣強度 5-10 L/(m2?s)),時間 3-5 分鐘,利用氣水協同沖擊進一步分散結塊。
-
水反洗階段:最后單獨用水反洗(強度 10-15 L/(m2?s)),將分散后的雜質沖洗排出。
注意:氣洗時需控制進氣壓力(通常 0.1-0.2MPa),避免壓力過高導致濾罐震動或濾料過度磨損。
-
反洗前徹底排氣,避免 “氣阻” 導致局部結塊
-
密閉式濾罐反洗前必須打開排氣閥,緩慢開啟反洗進水閥,直至排氣閥連續出水且無氣泡(說明罐內空氣排凈)。若空氣殘留,會在濾層中形成氣阻,導致局部水流無法到達,雜質沉積后形成結塊。
-
反洗后充分正洗,清除殘留雜質
-
反洗結束后,需通過正洗(正向通水)將濾料層中殘留的細小雜質沖洗干凈(正洗時間 3-5 分鐘,直至排水濁度≤1NTU)。若殘留雜質在濾料沉降過程中再次聚集,易成為后續結塊的 “核心”。
-
避免反洗時突然停斷水流
-
反洗過程中若突然關閉進水閥,濾料會因水流驟停快速沉降,可能導致未沖洗干凈的雜質被壓實形成結塊。操作時需緩慢關停閥門,確保濾料均勻沉降。
濾料結塊的根本原因是原水中的污染物(如有機物、膠體、微生物、鈣鎂離子等)在濾料表面沉積、吸附或反應,因此需從源頭控制:
-
高有機物原水:預處理增加活性炭吸附或氧化工藝(如臭氧、次氯酸鈉),降低水中有機物含量,減少濾料表面的黏性附著。
-
高濁度 / 高膠體原水:預處理增加混凝沉淀(如投加 PAC、PAM),降低進入過濾器的懸浮物濃度,減少濾料間隙的沉積。
-
微生物滋生:定期向濾罐投加殺菌劑(如二氧化氯),抑制生物膜生長(生物膜會包裹濾料形成結塊)。
-
鈣鎂結垢:若原水硬度高,可在預處理中降低 pH 或投加阻垢劑,避免碳酸鹽在濾料表面結晶。
-
定期開蓋檢查濾料狀態
-
每 3-6 個月打開濾罐人孔,觀察濾料是否有局部板結、硬化(用工具觸碰結塊,若堅硬且不易分散,需人工破碎)。
-
若發現濾料表面有黏性薄膜或顏色異常(如發黑、發綠),說明污染嚴重,需增加反洗強度或進行化學清洗(如用稀鹽酸浸泡去除無機垢,用氫氧化鈉溶液去除有機物)。
-
及時補充或更換濾料
-
濾料長期使用后會因磨損、流失導致級配紊亂,細小顆粒聚集易結塊。需定期補充濾料(按原級配添加,如上層無煙煤、下層石英砂需保持粒徑梯度),當濾料污染嚴重且無法通過反洗恢復時,應整體更換。
避免濾料結塊需 “預防為主、綜合處理”:通過優化反洗參數(強度、時間)和方式(氣水聯合)確保物理松動效果,結合原水預處理減少污染物沉積,同時加強日常檢查與維護。只有讓濾料在反洗時充分膨脹、摩擦,才能從根本上防止結塊,維持過濾器的高效運行。